时间:2023-06-01 15:00:43 | 浏览:115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丁桃
2021-04-25 13:37
桌角、屏幕、餐厅墙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代替了服务员,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点菜下单。相比人工点餐,扫码点餐为顾客带来了便利,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因此成为了时下流行的点餐方式。
“疫情的原因也不方便接触,而扫码点单非常快速,也不用去问餐厅的服务人员了。”
“我们餐厅标配的话在大概十七八个人,但是现在用到只有十二个人,节省大概五六个人的人工。”
不过,扫码点餐在快速普及的同时,却有逐步取代人工点餐之势。记者走访发现,有些餐厅的点餐柜台形同虚设,繁忙时段服务员都在忙着配餐送餐,柜台上根本没有服务员。记者找到一位服务员询问,她说现在餐厅不提倡柜台点餐,一般都鼓励顾客使用自助机或手机。
本来是既可以扫码点餐也可以人工点餐的选择项,如今却变成了变相“强制”扫码点餐。老人因为没有微信或者不会使用,只能放弃点餐,而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则感觉自己的选择权被剥夺了。“我们的手机一般就是没有微信的,所以你叫我去扫二维码,我们不方便,没有办法扫。那我们就只能走了。”这位老人告诉记者,除了数字鸿沟无法跨越外,少了服务员的嘘寒问暖,他感觉去餐厅的享受也打了折扣。
更让人不安的是,扫码点餐背后还暗藏着强制关注和信息收割的陷阱。
记者走访多家餐厅发现,几乎每家餐厅都有扫码点餐。大多数的扫码点餐系统,主要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的商家小程序,或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两种方式来进入点餐页面的。系统往往需要消费者的一系列授权,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包括微信账号,手机号和位置,甚至可能是姓名和身份证号。令人疑惑的是,只不过就是吃个饭,点餐平台怎么就需要获取这些信息呢?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扫码点餐只要能够知道是哪个桌子,在点什么菜那就可以了。至于说这个桌子上面有张三还是李四,他的手机号码,他的用户名等等信息,餐厅其实是没有必要去了解的。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
既然不是必要信息,那为什么餐饮商家和点餐平台还是想方设法要获得这些信息呢?在消费者不断点击“同意获取”之后,这些信息又流向了哪里呢?
扫码点餐在三四年前出现,随着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点餐系统软件涵盖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包括点餐、收银、外卖、后厨、后台大数据等。一般小型餐饮店会选择外包服务,由软件服务商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提供相应功能。如果选择直接点餐功能,那么商家在后台只能看到订单、收入等基本信息;如果设置关注公号或注册会员,那么消费者之前授权的所有个人信息,商家后台都会留存。
某点餐系统软件服务商告诉记者,商家公众号上面可以放链接,直接跳转到点单系统。顾客只要在里面下单了,就成为了商家的留存客户,而所有客户资源都在商家公众号上面了。
通过这些留存的个人信息,商家可以将顾客转变为公众号粉丝或APP会员,成为自己的私域流量,提高营销活动的触达率。比如在自己的公众号和APP上及时推送特色服务和优惠后动等信息,激活消费,提高到店率。某连锁餐饮店店长就告诉记者,只要扫码注册会员,他们就会给客人送一个特色菜,和一张30元的代金券,而且所有消费的积分都会存在会员卡里面,可以兑换抵用券。
在专家看来,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最终将流向点餐平台。早在2017年11月,阿里的口碑平台首先宣布开放智慧餐厅技术,随后美团和饿了么也相继开发扫码点餐系统,并通过高额补贴争夺线下入口。
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是因为对于点餐平台来说,这些信息背后的大数据产业链远比粉丝营销更具价值。他们手握海量数据,可以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甚至大数据杀熟。比如用扫码加关注这种极低的成本“获客”,然后推送各类广告,让人不胜其烦,甚至被误导消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告诉记者,第三方在全部收集了这些信息以后,会再做一些数据融合,并通过算法推送,不同的年龄段收到的信息不一样,不同爱好的人收到的信息也不一样,而这会造成消费者的误解和选择时的一种困境。比如你如果买过白芝麻,你就会收到白芝麻比黑芝麻要好的信息,如果购买者年龄是50岁,就会给你推送50岁的人应该吃白芝麻。
此外,扫码点餐系统有一些开源代码,开发难度并不高,而目前市场上的系统服务商良莠不齐,也让消费者信息多了一道被泄露的风险。有消费者就表示担忧,商户获得了信息之后,可以授权到其他地方,或者二次售卖,个人数据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对于扫码点餐带来的信息“被收割”、广告“被强推”等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虽有相关规定,但是对于过度搜集信息的界定比较模糊,执法力度也不大,使得商家和平台敢打擦边球。陈思琪律师就指出,“一方面在法条的规定当中有不明确的地方,比如说什么叫做必要性的信息收集,它的决定权和裁量权是在商家本身,另一方面违法成本也是比较低的,很多都停留在一些警告、责令整改的层面,才导致了商家在实践当中有恃无恐。
不过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善。目前,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完善,拟设专节来严格限制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和强制收集。对于商家和平台而言,只有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守好信息获取边界,才能真正留住回头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丁桃 摄像:徐玮、吕心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都在拥抱数字化,餐饮业也正在被重塑。当下,扫码点餐已在国内大小餐厅普及,随处可见。然而,近几年因扫码点餐而引发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却时常被广大网友吐槽和诟病,关于“扫码点餐”的争议也经久不断。5月9日,北
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你需要让渡多少权利?扫码点餐,支付“二选一”……互联网正在改变生活。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流程繁琐、强制关注、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等问题也饱受诟病。老年人等对智能手机不熟悉的群体,面对日趋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活更是很难适应。互联网时
扫码点餐是一种新型的餐饮服务方式,它可以让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菜单、下单、支付等操作,从而提高了点餐的效率和便捷性。那么,如何实现扫码点餐呢?下面,我们来一步步了解。一、准备工作在实现扫码点餐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需
随着扫码点餐渗透率逐渐升高,对于它的吐槽声也越来越多。流程繁琐、强制关注、有的甚至需要填写用户手机号码等。7月26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扫码点餐系统销售商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扫码点餐系统完全可以不采集任何顾客信息即可完成点餐,是否要收集信
做微信小程序点餐系统当然是需要开发一个具有外卖功能的微信小程序。对于有团队的大型餐饮品牌企业一般都会选择让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外卖小程序开发,毕竟是自己技术开发的后期维护以及功能更新会更加方便。而对于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一般是选择寻找小程序开
重点餐饮行业常见的扫码点餐,引发了顾客对自身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担忧。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可根据店主所需设置“扫码规则”,设备成本低至数百元。专家认为,强制要求用户授权个人信息,是非法行为。智能手机时代,点餐应有多种方式。“没有菜
来源:红餐网作者:李晓艺二月的第一天,人民日报一篇报道将扫码点餐送上了热搜。报道称,近来不少餐厅都推出了扫码点餐服务,优化消费体验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本应是消费者和餐厅的双赢,但部分餐厅彻底取消人工点餐的举措却让消费者感到困扰。扫码点餐,错
文/守一(作者守一,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扫码点餐如今成了众多商家的主推模式。消费者如果不带手机进餐馆,常常要几次三番才能找到服务员点餐,有些餐馆甚至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对此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丁桃2021-04-25 13:37桌角、屏幕、餐厅墙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代替了服务员,只要手机扫一扫,就能点菜下单。相比人工点餐,扫码点餐为顾客带来了便利,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因此成为了时下流行的点餐方式。“疫情的原
如今,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支持用户扫描桌角的二维码点餐,扫码后就能在小程序上完成好看菜品、下单,然后等待服务人员上菜,这种方式不仅方便用户点餐、减少顾客等待点餐时间,同时提升餐饮门店商家点餐效率,缓解用餐高峰期点餐忙乱问题。一、餐厅扫码点餐小
□胡立彪近日,有媒体随机走访一座城市5个不同商圈中的100家餐馆,发现72家餐馆提供扫码点餐服务,同时也可以人工点餐(另外28家不能扫码点餐的餐馆多为自助取餐形式)。可扫码点餐的餐馆中有35家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有20家要求用手机
来源:环球时报美国Supchina网站11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国内流行扫码点餐,给顾客带来烦扰 “如果您通过微信扫码点餐,可享受本单9折优惠。”上海市中心一家颇受欢迎的餐厅服务生这样解释道。“请扫这个码。”她指着餐桌上塑料框内的二维码说
扫码点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餐饮服务方式,它可以让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菜单、下单、支付等操作,从而提高了点餐的效率和便捷性。那么,扫码点餐系统多少钱一套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扫码点餐系统的价格因厂家和功能而异。一般来说,扫码点餐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新风口项目“抖音扫码点餐”相信大家都有接触过扫码点餐,但是更多的都是在微信或者是支付宝上的扫码点餐,听到这里大家的想肯定都是:市面上商户都已经做啦,肯定都烂大街了之类的想法。但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抖音平台开发的一个
外出吃饭的时候,大家恐怕会经常看到这个标志。最近天眼妹也频繁发现,部分街边小餐馆,桌子上也贴着一个二维码。在一些地区,“扫码下单”甚至成了餐厅、超市的“标配”。根据深圳市消委会在今年3月的走访调查,有97.02%的商家采用了扫码消费的营业模